在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很多重症患者都是中老年人,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一旦被感染,非常容易病情危重、多器官衰竭甚至引起死亡,因此老年人更应做好防护。

老年人呼吸道比较敏感脆弱,消毒时应选择对老年人呼吸道刺激小的产品。优先使用浓度75%的酒精棉片或酒精擦拭。也可以使用 84 消毒剂,或其他含氯消毒液擦拭家具、地面。但如果家中老人对氯过敏或者会产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则不应使用。另外,网络上传播的各种熏白酒、熏醋、熏艾灸等“偏方”则达不到消毒的效果,甚至还可能引发呼吸道不适。这些方法相当于人为加重室内空气污染。对呼吸道敏感或有哮喘病史的老人而言,很有可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不建议使用。

应让老人待在适宜室温中,避免因室温过低或过高对身体带来的其他不良影响。同时应注意定时开窗通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降低可能存在的病毒量。冬天开窗通风,室内外温差过大容易引起感冒,建议增加通风次数,减少通风时间,同时注意保暖。

特殊时期提倡勤洗手,预防病毒感染。但老年人皮脂腺功能退化,很容易干燥,勤洗手势必加重皮肤皴裂。建议将护手霜放在洗手池边,便于他们洗手后涂抹。

老年人逢年过节爱走动。这也增加了他们暴露在病毒下的风险。老年人一旦感染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因此疫情期间,不要聚餐或多人聚会,也不要接待可能来自重点疫区的朋友亲属。如果特殊需要,可上门探望照顾老人。探望人员在路途上应该戴好口罩,进门脱掉外套、换鞋、洗手,带来的东西用酒精消毒,之后再做其他的事,避免长期居家的体弱老人被外来探望者感染。

各地也推出各种政策减少老年人出门,例如,四川省近日发出通知,要求麻将馆全部暂停营业。建议春节在家多陪伴老人,并积极劝说老人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动。如果必须出门,请帮助他们戴对口罩。普通棉布口罩没有防护效果,推荐优先选用医用外科口罩,次选医用护理口罩。但不建议老年人使用 N95 或 KN95 等防护口罩。这些口罩呼吸阻力较大,长期佩戴后,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憋喘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心衰。

老年人出行尽量不要选择人流密集的公共交通,最好步行、打车或者由家人开车接送。活动地点建议避开人流,选择人少、通风良好的地方,比如戴好口罩去公园或者室外遛弯。见到熟人也不要脱下口罩,建议保持 1 米以上的距离打招呼,不要太靠近说话。对于喜欢逛菜市场的老年人,要叮嘱三个“不要”:不要去不正规、消毒措施不完善的市场;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禽类海鲜;不要在无保护的情况下接触活禽。虽然目前没有发现正规的肉制品、海鲜制品传播病毒的依据,但还是要注意无论是肉类还是鸡蛋,必须煮熟再吃。许多老年人比较节俭,可能会反复使用口罩。请务必叮嘱:一次性医用口罩只能用一次,并教会老年人正确佩戴和取下口罩的方法。相关内容参见第三章“1。 通用预防措施”中的“(1)佩戴口罩”。

疫情期间,建议老年人应首先均衡膳食。如果老年人没有特殊饮食禁忌,可以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蛋类、豆制品、鱼肉等),新鲜蔬菜、当季水果都可以适当增加摄入。但实际上,很多老年人本身患有多种疾病,全身脏器功能减退,再加上平时咀嚼和吞咽功能下降,很难达到每日热量和营养的需求,导致消瘦和营养不良,从而免疫功能下降,更容易感染病毒。所以,老年人一定要通过合理的营养补充来适当提高营养储备。鉴于老年人行动不便,有时难以制作营养全面的食物,也可以选择口服营养补充剂,进行比较容易、便捷、安全的营养补充。可在三类营养补充剂各选一种,搭配使用:①口服全营养补充剂;②复合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③优质蛋白质补充剂。

部分老人容易被营销谣言误导,购买一些所谓‘抗病毒’食物。实际上,目前市场上所有声称可以预防病毒的食物、保健品,都缺乏临床依据,比如大蒜、花菇、草莓、红酒、乳铁蛋白等,虽对人体有一定营养价值,但都不能抗病毒。不过像草莓这样营养均衡的当季水果,如果老人“喜欢”,多吃点也挺好。

如果必须要前往医院,去医院前,家属以及老人务必做好防护。要戴好口罩并及时洗手。在医院时,要注意不要触碰口罩外侧,不要乱摸,摘脱口罩后要洗手。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他人,与人保持距离,打喷嚏咳嗽的时候记得用手肘挡住。

目前已经有9个月、2岁婴幼儿感染的病例,儿童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接触。也有报道结膜传播,所以婴幼儿和儿童更要加强防护。

婴儿不能佩戴口罩,因此1岁以下婴儿以被动防护为主。婴儿需穿着合适,不要过度捂热或受凉。不要用嘴尝试或咀嚼食物后喂食孩子(包括不要用嘴吹凉食物后给孩子喂食),不要跟孩子共用餐具。孩子的物品、玩具和餐具一定要定期消毒。如果不必要,尽量不带孩子出门,尤其是不要到公共场所或密闭空间;外出时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可能远离其他人(保持距离至少1米)。跟孩子玩耍前,要认真洗手。家长外出回家后要更换衣物、洗手后才能抱孩子。家中应定期通风,通风时,可以将孩子转移到另一房间以免受凉感冒。

看护人需主动戴好口罩,不要亲吻婴儿,不要对着婴儿咳嗽、打喷嚏、呼气。如要咳嗽或打喷嚏一定要用纸巾将口鼻遮挡住(如果来不及用纸巾,则应用手臂完全挡住口鼻,然后再彻底清洗手臂),并将污染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桶),用流动清水认真洗手。家长如果有呼吸道疾病或出现发热、流涕、咳嗽、喷嚏等症状时,在家中也应佩戴口罩,并适当居家隔离。

儿童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外出;若必须外出,出门应佩戴口罩,且在医院、密闭空间、人流密集的场所等,均应佩戴口罩,而在人口密度不高的通风空间,可不戴口罩。另外,叮嘱孩子在外出密闭空间和人流较密集的地方,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到处摸,不要用不洁净的手触摸或揉搓口、鼻、眼等部位。口罩佩戴方法及注意事项可见第三章“1。 通用预防措施”中“(1) 佩戴口罩”部分。

对于不喜欢佩戴口罩的儿童,首先,家长应购买适合孩子的儿童专用一次性医用口罩,这些口罩会有一些花纹或色彩,孩子更容易接受。对于岁数较小的儿童,家长可以通过一些角色扮演、做游戏、讲故事的方式,跟孩子对着镜子一起戴,刚开始不要着急,可以反复多试几次,让孩子减轻对口罩的抗拒感和陌生感;对于岁数较大的儿童,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告知孩子为什么大家都要戴口罩以及不戴口罩的危害,佩戴时帮孩子调整好口罩的位置,让孩子更舒适、减少抵触心理。如果儿童实在无法戴口罩,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出门,做好手卫生,养成良好和安全的饮食习惯,家长做好个人防护和居家清洁消毒通风,间接保护孩子。

儿童外出回家脱去衣服后,如果有条件,可用紫外线消毒灯照射或酒精喷洒外套;如果没有上述条件,也可以进家门后将衣服脱放到固定的位置并换好鞋。然后应引导孩子认真洗手,洗手方法及注意事项可见通用预防措施部分;洗手完成后可以清洗面部,如果孩子配合,可以清洗鼻腔和漱口,漱口可以用淡盐水也可以用清水,漱完后让孩子吐出来。但值得注意的是,紫外线可对皮肤、眼睛造成伤害,其产生的臭氧也可刺激呼吸道,引起咽喉肿痛、胸闷咳嗽,还可导致头晕、头痛等症状,因此紫外线照射消毒期间所有人都必须离开消毒房间以避免损伤,消毒后还应通风一段时间。另外家用紫外线消毒灯的消毒面积与其功率有关。

如果儿童出现发热症状,39℃时可于急诊就诊。①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40℃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②3~6个月婴儿,体温低于38℃,吃奶和精神反应如常,可先监测体温,观察婴儿一般情况后再考虑是否去医院就诊;如果体温超过38℃,随时就诊;即便无上述情况,但发热时间超过24小时,也应该去医院门诊就诊。③6个月~2岁儿童,如果孩子仅发热时精神反应稍差,但体温降至正常后玩耍自如,可予观察;如果发热超过24小时,可前往医院就诊。除了体温以外,如果儿童出现精神反应不佳(热退后仍精神反应弱)、哭闹且难于安抚、吃奶减少、呕吐、腹泻、尿少、关节和/或肌肉痛、头痛、寒战、咳喘、呼吸困难、抽搐等情况时,可前往医院就诊。另外一个简单的判定方法就是看儿童除了发热以外,是否还出现了和平时明显不一样的症状或体征,如果有应即时就诊。

特别提示: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若儿童体温超过37.3℃,且具备以下任意一项情况时,请直接前往发热门诊就医:①发病前14天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②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③家庭中有聚集性发病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些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如发热、四肢无力、干咳等,也有症状不明显病例,或者表现为其他系统症状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症状等,新生儿、婴幼儿症状可能更不典型,一旦发现,病程进展快或已错过观察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普通感冒最大区别在于:腹泻、呼吸逐渐变得困难,如:呼吸过快或过慢,呼吸过深或过浅,婴幼儿或新生儿则表现为张口呼吸、喘息、呻吟、鼻翼扇动(鼻孔一张一合)、点头呼吸,甚至出现口唇、面色改变(发绀)及呼吸三凹征。若出现上述症状,请立即就诊!

家里有疑似病例居家隔离的家长,应尽量保证房间分开,避免疑似家长和儿童接触,疑似家长在家需佩戴合适口罩(不可佩戴有呼吸阀的防护口罩),儿童也应该正确佩戴合适口罩。有条件应先选择儿童N95医用口罩,其余依次为儿童医用防护口罩→儿童医用口罩→一次性口罩→儿童棉口罩。孩子与疑似患者接触后,应主动在家隔离观察14天,无症状可以解除隔离但尽量不要外出。一旦有症状需立即到就近医院儿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危险因素。

对于在疫情期间需要接种疫苗的儿童,应视情况而定是否延迟接种。原则上疫苗接种推迟不会影响其免疫效果,后期及时补种即可。此外,有些需要连续接种数次的疫苗也可以因故暂时中断,并不会因为暂时“中断”而导致前期疫苗都“白种”了。但有些疫苗即使是在新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也不能延迟接种,如狂犬病疫苗,首剂必须在被咬伤当天进行注射。建议密切关注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动态。如必须外出,应做好防护,避免感染。

对于患有慢性病、需要定期复查的儿童,一定要遵循主治医师对患儿病情的评估,切不可擅自做主。如果医生可以通过线上形式和家长沟通,做好患儿疾病的监测、疗效的判定并保持治疗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可以减少到医院就诊的次数。但如果病情不允许、出现变化甚至恶化,则应及时就诊。就诊时,患儿和家长均应做好防护,尤其是应全程戴好口罩、不到处乱摸、不洁净的手不触碰口、鼻、眼等。如果可以的话,就近进行一些必要项目的检查,然后将检查结果通过线上途径发给主治医生,以指导接下来的治疗。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做好日常防护的同时,要防范一些儿童常见病,如鼻炎、咽炎、扁桃体炎、普通感冒、便秘、腹痛、腹泻等,减少去医院就诊机会,降低交叉感染病毒的风险。

在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如果政府和产检医院没有特殊说明及要求,孕妈妈可以坚持正常产检,并且在去往产检医院前,提前做好防护准备,佩戴好医用级别以上的口罩,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在没有洗手的前提下不要去触摸口、鼻、眼等;到医院时一定要配合医院进行体温筛查,包括流行病学筛查等;听从医院的建议,比如分时段就诊,避免过多孕妇集中在一起,减少孕妇在医院等候的时间或者就诊的时间;离开医院时,要清洗双手及脸部,洗脸要包括清洗耳、鼻,同时应更换外在衣物。没有特殊的问题,孕周在早孕期、中孕期的孕妇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地延长到医院的间隔时间。如果孕妇有发热的情况,建议直接先到发热门诊就诊,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再进行后续一系列的检查或给出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表现缺乏特征性,和普通感冒或其他病原体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不易区分,很难做到自我排查。如果孕妈妈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需要注意监测体温,同时把所出现症状如是否出现呕吐、腹痛、腹泻、肌肉酸痛等都做好记录,不要自行用药,用药前,应该咨询您的产检医生;如果症状比较温和且没有出现其他的症状,可考虑在家中处理,避免前往医院出现交叉感染;如果出现产科急诊症状,如阴道出血、腹痛、胎动异常、临产征兆等,建议应做好防护,及时去医院就诊。

如果孕妈妈出现低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并具备到过疾病流行区、可能接触过新冠肺炎患者等危险因素,应即时开始居家隔离。当病情加重,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来证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母胎传播的风险。如果孕妇确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由多科会诊,综合包括孕周、疾病严重程度等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妊娠。

如果孕妈妈出现肺炎症状,应去急诊。急诊医护人员会对发热、可疑肺炎的孕妈妈先进行预诊分诊、测量体温,并由专门人员指引到指定的发热门诊就医;同时,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会组织产科医生会诊,并进行产科检查,进行胎心监护,必要时进行超声评估胎儿宫内安危。目前湖北省的各医疗机构产科时有接诊妊娠合并肺部感染疑似及确诊病例,各孕龄都有发生。各地也正在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指定一些具备产科、新生儿科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医疗机构为孕产妇提供疾病诊治和安全助产服务,来共同保障母婴安全。目前暂无证据证明病毒会传染给新生儿。建议宝宝出生后,隔离10天,不母乳喂养,同时进行严密监护。

医务人员应遵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医院感染发生。在日常诊疗活动期间需注意以下几点:

(1)从事诊疗活动期间,医护人员均应佩戴医用口罩,并定期更换。

(2)在预诊分诊处的医务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工作帽,戴医用外科口罩。

(3)面诊疗期间给患者及陪同家属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保持一定距离。做好诊室的有效通风。

(4)在发热门诊、呼吸科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和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应在日常诊疗活动和查房时穿工作服、一次性隔离衣,戴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

(5)采集呼吸道样本时应戴防护口罩和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6)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加戴乳胶手套。

(7)进行气管插管、支气管镜检查、气道护理和吸痰等可能发生气溶胶或喷溅操作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乳胶手套、穿医用防护服(可加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必要时佩戴呼吸头罩。

(8)禁止穿着个人防护装备离开污染区,以避免各个分区的交叉感染。严格按照穿脱流程穿脱装备(见“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

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

一、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区穿戴防护用品程序

(一)医务人员通过员工专用通道进入清洁区,认真洗手后依次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帽子或布帽、换工作鞋袜,有条件的可以更换刷手衣裤。

(二)在进入潜在污染区前穿工作服,手部皮肤有破损或疑似有损伤者戴手套进入潜在污染区。

(三)在进入污染区前,脱工作服换穿防护服或者隔离衣,加戴一次性帽子和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共穿戴两层帽子、口罩)、防护眼镜、手套、鞋套。

二、医务人员离开隔离病区脱摘防护用品程序

(一)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前,应当先消毒双手,依次脱摘防护眼镜、外层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外层一次性帽子、防护服或者隔离衣、鞋套、手套等物品,分置于专用容器中,再次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换穿工作服。

(二)离开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先洗手与手消毒,脱工作服,洗手和手消毒。

(三)离开清洁区前,洗手与手消毒,摘去里层一次性帽子或布帽、里层医用防护口罩,沐浴更衣,并进行口腔、鼻腔及外耳道的清洁。

(四)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五)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者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六)下班前应当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鲜花
100书币
掌声
388书币
钻戒
588书币
游轮
888书币

精品书库

更多»

排行榜

更多»
  • 最美江苏
    [现代都市]
    正能量,创新风! 书写新时代,扬帆新征程! 主要讲述自己在江苏辛苦打拼的这些年,真实经历,值得一看!
  • [古代言情] 王爷:王妃又在磨刀了
  • [古代言情] 独倾君心
  • [古代言情] 胭脂醉
  • [古代言情] 美人倾城之但为君故